在德国的的确确能感受到他们对一些传统文化,或者说传统习俗的维护(也难怪,社会体制n年延续的必然结果),比如下面要介绍的这部电影Die Feuerzangenbowle(火钳酒)。看时是被同学拖去的,出来后发现确实体验到了德国的文化。据说每年圣诞前学校都会放映这部片子,学生宿舍也有,甚至电视台也不例外。(具体情况请看此帖第57楼:http://chinamusical.net/bbs/dispbbs.asp?boardID=47&ID=14179&star=6&page=)
在网上看到有人这样评价:“一部超过50年的电影有如此魔力让学生们看上一遍又一遍。电影成功的秘密在于,任何人都会怀念校园时光——除了那辛苦的学习。回忆那段时光无疑让我们感到快乐,看这部电影也会。撇开这些因素,电影中的幽默是不会过时的,当然还有演员们出色的演出。许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,几乎能说出每句台词,大家一起看时,简直就象一出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。所有人一起跟着角色念对白,还带着闹钟,蜡烛,手电筒,并在适当的时候拿出它们。”“如果要找一部真正关于德国文化的电影(culture movie),它就是了。”电影火钳酒的介绍
火钳酒一名出自1933年的同名小说,由集评论家、剧作家和歌舞剧作家一身的Hans Reimann与Heinrich Spoerl一同发表。其后被翻拍过多次,其中又以这部1944年的版本最为人所知。
电影以同名小说的引言作为开头:“Dieser Film ist ein Loblied auf die Schule, aber es ist möglich, daß die Schule es nicht merkt。”——本片是一曲赞美学校的颂歌,但可能学校不知道这是赞颂他们的。(突然让我想到了看Producer介绍,某人说,这个不是贬Bway,相反是赞颂Bway的制作人)
关于电影
正如名字一样,在小说和电影的开头都是朋友们围坐在火钳酒前,讲述过去校园时光。年轻有为的作家Johannes Pfeiffer很嫉妒朋友们能在学校经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。而他自己是受家庭教师辅导,从未上过学。于是,他决定打扮成一个学生,体验一下几周“真正的”校园生活。在学校他把老师们, Crey,Schnauz,Bömmel和校长Knauer耍的团团转。女朋友Marion 来劝他回去。起初他答应了,但是最终还是决定留下。他还爱上了校长的女儿Eva。在最后,他故意让自己被开除,而老师和同学也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。
Heinrich Spoerl的儿子Alexander在回忆录中写到了关于此书的由来,可能是由于因为他的捣蛋,所以父亲要经常给学校写信。因此,Alexander必须如实报告在学校的那些恶作剧。这部回忆录混合了自传和虚构,尽管在时间上与书出版年代吻合,但还是无法确定是否这就是该书的由来。
电影版本
1934年版,最初的版本,后来的男主角Heinz Rühmann也参演了,但是演的确实Pfeiffer的弟弟,故事情节也有稍许不同。
1944年版,目前为止公认最好的一版,据说是在二战期间,冒着盟军轰炸在柏林附近完成。
1970年版,反响不大,笑料也不及前两部的出众。
戏剧
2004年,舞台版的火钳酒在Düsseldorf-Bilk演出。接下来在Neu-Isenburg还会有音乐剧版本的首演。
2006年秋起,火钳酒在Coburg的Landestheater演出